南宁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厂家
想要一个简单操作,容易上手的污水处理设备,那当然是选择小宇环保。
小宇环保的设备经过重重检验,出来的水符合环保验收的标准,还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您的情况私人订制,各种污水都给您处理干净。
膜污染的成因
当前,对于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污染上,相关研究表明,膜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分为两步:(1)初期污染:由于浓差极化造成初始膜通量下降,混合液中溶解性物质造成膜保留侧溶质的积累,产生较小渗透能力的膜面表层。(2)长期污染:由于溶质吸附和粒子沉积造成膜表面溶质浓度较高,导致凝胶层在膜表面形成,胶体粒子迁移至膜表面,从而形成沉积,减小了水力渗透性和膜通量。
目前,对于膜污染的形成机理,众说纷纭。但是对于影响膜污染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特性、运行条件、膜的结构性质等。本文主要从微生物性质对膜污染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
2.2微生物性质对膜污染的影响
2.2.1污泥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物质来源于污泥混合液,其成分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废水中的有机大分子、小分子,溶解性物质和固体颗粒。上述物质对膜通量产生很大影响。由于膜的截留作用,反应器内污泥具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和污泥停留时间。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活性污泥更容易在膜表面沉积,从而加快了膜污染速度,导致膜过滤阻力增加,进而降低了膜通量;同时,污泥浓度升高,污泥粘度也随之升高,膜通量也会减小;再者,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过高,还会造成污水粘度增大,影响氧气的传质效率。因此要对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进行严格控制,污泥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出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厌氧生物处理法也存在下列缺点:
(1)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因而厌氧生物处理的启动和处理时间比好氧生物处理时间长。
(2)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故一般在厌氧处理后串联好氧处理。
(3)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和严格,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较敏感。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mbr具有较高的生物降解效率和较低的污泥产率,占地面积小,硝化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另外,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原污水中的各种可溶解和难分解的有机物质,以及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分别保留在生物反应器内,从而提高了出水水质。mbr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处理技术,特别是它在废水资源化及中水回用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存在膜污染和膜组件替换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使其运行成本和费用大幅度提高,从而阻碍了该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膜污染的影响因素
mbr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随着膜内表面微生物的滋生和膜外表面污染层的附着,膜组件会被污染物堵塞,膜通量逐渐下降,直至不再出水。膜污染问题缩短了膜的使用寿命,导致了泵的抽吸水头增大和曝气量的增加,是造成mbr能耗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mbr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的发生机理,对mbr系统加以改进,以达到有效降低和控制膜污染的目的,此举对维护mbr工艺运行性能、确定工艺费用、指导工艺的放大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剩余污泥量少,且污泥浓缩、脱水性良好。好氧法每去除1kgcod将产生0.4~0.6kg生物量,而厌氧法去除1kgcod只产生0.02~0.1kg生物量,其剩余污泥量只有好氧法的5%~20%.此外,消化污泥在卫生学上和化学上都是较稳定的,因此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简单,运行费用低,甚至可作为肥料利用
1、滤床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生物膜是生物膜法的主体;滤料表面积愈大,生物膜的表面积也愈大,生物膜的量就愈多,净化功能就愈强;孔隙率大,则滤床不易堵塞,通风效果好,可为生物膜的好氧代谢提供足够的氧;滤床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愈大,扩大了传质的界面,促进了水流的紊动,有利于提高净化功能。
2、滤床的高度
滤床的不同高度,生物膜量、微生物种类、去除有机物的速度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滤床的上层,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丰富,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生物膜量多且主要以细菌为主,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速度高;随着滤床深度的增加,废水中的有机物量减少,生物膜量也减少,微生物从低级趋向,有机物去除速度降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随滤床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去除速率却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目前国内外采用不同类型的释放器,有简单阀门式、针型阀式以及释放器()。溶气释放器的产品很多,其中效果较好的一般都有以下特点:在喷嘴处有一个瞬间的压降;在释放器的入口处水流方向会突然改变(常为90°);释放器口径不超过2.5mm,水在释放器中的停留时间<1.5ms;离开释放器的水流速度逐渐变小;离开释放器的水体会与其前面一挡板发生撞击。任何释放器都不可能只产生微气泡,而一般是产生直径在40~70μm之间的气泡,一些大气泡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这些大气泡的存在会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
mbr将废水净化回用
该技术包括一个在0.3mpa压力下进行的加压生物反应器,一个截留活性污泥的超滤设备和一个纳滤设备。纳滤浓缩液回流到生物反应器,以提高生物降解能力和出水水质,超滤膜的水通量在100-200l/m2hr之间,纳滤膜的水通量为0.05l/m2hr。在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20-40kgmlss/m3),但剩余污泥的产生量相当小,为进水cod的0.7-1.0%。采用该工艺对棉纺废水处理的中试研究表明,进水cod浓度为2778mg/l时,加压生物-超滤的出水cod浓度为119mg/l,纳滤出水的cod浓度为15mg/l,在该废水处理中,由于纳滤膜对氯离子有高渗透性,没有出现氯离子累积现象。
气浮分离系统(气浮池构件)
气浮分离系统的功能是确保一定容积来完成微气泡群与水中杂质的充分混合、接触、粘附以及带气絮粒与清水的分离
2.3.1为了提高气浮的处理效果,往往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或气浮剂,投加量因水质不同而异,一般由试验确定。对于铝类絮凝剂,通过提高搅拌强度均可使出水浊度进一步降低。
为保证浮选(混凝)剂的混凝作用,浮选池进水端宜设静态管道混合器和反应室,反应室有效容积约按废水(进水量与回流量的和)停留时间10分钟计算,一般分为三间,迷宫式布置,且每间设搅拌机提高混凝效果,每间中的速度梯度常常是相同的。絮凝池(也即反应室)设计好提供活塞流状态(紊流堆动状态),可以确保较好的气浮效果。
2.3.2 溶气气浮池的大建议尺寸可达145m2,相应的产水能力为2900~4350m3/ h,单位面积的产水能力至少提高了一倍。溶气气浮池的深度从1.5m增加到5.0m,且池型由长方形向正方形发展,长宽比在(1.2~2):1之间。目前运行良好的溶气气浮池的长度大可达12m,但宽度被限制为8.5m,这主要是因为机械刮渣机的大跨度为8.5m。
气浮池分2个区:接触区和分离区。
2.3.3.1 设计接触区时,要注意控制絮凝水的上升流速,避免短流、偏流,不致在上浮过程中被水流剪脱已粘附的气泡而影响后续分离效果。通常情况下接触区的上升流速以控制在10~20mm/s为宜,高度以1.5~2.0m为宜,在这种流速和高度下,既保证了絮粒和微气泡的接触时间,又不会造成絮粒因上浮时间过长而破坏或下沉。合理地布置释放器,使释放水的作用范围遍及全区,能充分、及时地使微气泡下絮粒接触。
2.3.3.2 分离区选择分离速度时,应有利于带气絮粒上浮。对于絮粒大、密度小、不易破碎的带气絮粒一般采取较大的分离速度,反之取较小值。分离区的流速宜在1~3mm/s,流速过小会造成大絮粒因拥挤而沉淀,流速过大会造成带气絮粒和清水的分界面向下延伸,从而造成絮粒随水流出、水质下降。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炭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它与好氧过程低根本区别,在于不以分子态氧作为受氢体,而以化合态氧、碳、硫、氮等为受氢体。
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因而可粗略地将厌氧消化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